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,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,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。隨著人工智能時代加速演進,產業互聯網平臺憑借信息互聯、功能互通、服務互嵌、主體互動,深刻影響產業組織體系,重塑產業運作邏輯,正從交易時代的電商平臺邁向AI時代生態平臺的新藍海。產業互聯網平臺是通過互聯網、大數據、區塊鏈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為產業鏈上下游實體企業提供信息撮合、交易貿易、數字化供應鏈、物流倉儲、專業服務的創新型經濟業態,是通過平臺經濟深度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、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“雙向賦能”的關鍵環節,是推動新制造、新服務不斷涌現,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。本文基于市場主體視角,淺析其發展模式,提出初步建議,以供交流。
一、制造型企業主導:“鏈主+生態”,以海爾卡奧斯為例
制造業龍頭企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和豐富的供應鏈資源,能夠基于自身經驗,構建垂直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。該模式的關鍵,以鏈主企業為核心,推動產業集群協同,形成“大企業共建、小企業共享”的生態。制造型企業需要具備三個核心能力:
一是強大的工業基因,具有深刻的制造業認識和深厚的制造業基礎,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、供應鏈優化、質量控制、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經驗,能夠快速將傳統制造模式與產業互聯網技術相結合;
二是產業鏈深度整合能力,能夠覆蓋研發、生產、流通、銷售等全流程,并擁有高效的供應鏈協同水平,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建生態;
三是場景化解決方案輸出能力,能夠將自身轉型經驗迭代轉化為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行業解決方案。
海爾卡奧斯的實踐
海爾卡奧斯(COSMOPlat),成立于2017年,基于海爾集團40年制造經驗,聚焦“一米寬、百米深”的工業領域,搭建的以大規模定制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,通過跨行業、跨領域、跨區域服務,助力企業大規模定制轉型,賦能行業數字化升級。該平臺已覆蓋化工、模具、能源等15個行業生態,鏈接90萬家企業,提供100余個應用場景,服務16萬家企業,推廣至全球20多個國家,連續6年位居國家級“雙跨”平臺首位。
其模式可概括為“1+N+X”生態賦能體系,“1”: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,提供通用技術底座與數據治理能力。“N”:垂直行業平臺,如與青島軌道交通、紡織服裝等7大優勢產業共建行業子平臺,實現產業鏈深度協同。“X”: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,通過標桿工廠(如12座“燈塔工廠”)輻射帶動區域產業集群數字化升級。如賦能征和工業,從場景切入助其實現生產全流程數字化,優化資源配置,人工、能源成本降低10%,良品率提升到99.5%,并成功上市。
當前,海爾集團通過共建、合作、并購等多種方式,持續提升技術能力(如戰略入股新時達,布局工業機器人賽道等),逐步推動其從企業向園區、產業集群和區域延伸,為企業、產業間協作提供鏈接,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。
二、平臺型企業主導:“平臺+生態”,以京東工業為例
平臺型企業以數字化技術為核心,高效匹配資源,基于網絡效應、數據能力及生態閉環,重塑傳統行業,構建快速迭代的產業互聯網平臺。該模式的關鍵,以數據為核心,通過數據驅動實現供需匹配,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。平臺型企業需要具備三個核心能力:
一是數據與技術為關鍵能力,采用云計算、AI、大數據等技術支撐實時交互與規模化服務,具有用戶與數據關鍵資源,構筑數據資源池,通過數據優化匹配效率(如推薦算法、動態定價),實現數據驅動、供需匹配,降低交易成本;
二是動態競爭與快速迭代能力,具有市場敏捷性,優化用戶體驗,根據用戶和市場需求變化更新產品,確保市場和用戶持續存在;
三是開放生態下的輕資產運營能力,采取輕資產運營,構建開放生態,吸引第三方服務商入駐,降低固定成本,快速擴展品類,形成互補服務生態和多元化盈利方式(如傭金分成、廣告收入、增值服務等)。
京東工業的實踐
京東工業,成立于2017年,基于京東集團電商基因與物流網絡,以數智供應鏈重構制造業競爭力,促進產銷協同,推動“實數融合”。該平臺已服務9900個重點企業客戶和260余萬家中小企業,與約9萬家制造商、分銷商及代理商合作,提供48個產品類別和約4250萬個SKU(庫存單位),為超百家中資企業提供出海服務。2023年京東工業交易額達261億元,總收入達173億元,兩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2%和29%。
其模式可概括為“數智化供應鏈+開放式生態網”,供應鏈突出“全鏈路”,通過數字化技術覆蓋工業供應鏈的商品、采購、履約、運營四大環節,為制造業“降本、增效、保供、合規”;生態網突出“拓品增商”,采取自營和POP(平臺開放計劃)兩種方式,拓展商品品類,增加供應商數量,提升供應鏈的多樣性和競爭力。如某鋼鐵企業與京東工業合作后,利用算法精準預測需求,按需備貨,僅在采購和庫存管理環節就降低了40%的庫存成本和15%的采購成本。
當前,京東工業全面接入DeepSeek-R1模型,將進一步提高企業采購中的商品滿足率、尋源響應速度及合規性,為企業深度降本增效。此外,京東工業還將持續完善伴隨式出海服務,為企業配置“本地+跨境”合理組合的供應鏈,滿足更高保供需求。
三、電商型企業主導:“需求+生態”,以希音為例
電商型企業以市場端需求為驅動,通過快速響應與柔性供應鏈管理構建柔性供應鏈體系,實現低成本、高效率和快速迭代。電商型企業需要具備三個核心能力:
一是需求洞察與敏捷響應能力,深度挖掘消費者數據,精準捕捉消費偏好變化,快速調整產品策略,實現產品快速迭代;
二是全球供應鏈整合能力,高效協調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供應商資源,建立成熟且高效的供應鏈管理體系,個性化、多樣化應變市場需求,實現“小單快反”(小批量、高批次、快速反饋)生產模式;
三是數字化營銷能力,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強大的傳播力,全方位展示產品與品牌。同時,借助算法推薦技術,深度分析消費者行為數據、興趣愛好及消費習慣等多維度信息,實現與用戶的精準觸達。
希音的實踐
希音(SHEIN),成立于2008年,總部位于廣州,是一家時尚和生活方式在線零售商,主營女裝,及其他時尚用品,采取按需生產模式,賦能供應商共同打造敏捷柔性供應鏈,提供高性價比產品。希音憑借全球快時尚電商平臺的角色以及供應鏈管理的創新實踐,具有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重屬性。目前,希音直接服務全球1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,APP覆蓋50余個語種,熱招品類30余項。2024年全年銷售額380億美元,同比增長19%。
其模式可概括為“數字化驅動的柔性供應鏈模式”,核心是融合“跨境電商、社交媒體營銷、小單快反生產”,構建了“SHEIN鏈”社會化協作網絡,整合服裝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工廠、配套供應商和服務商等資源,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高效協同,迅速響應市場需求。如實時需求反饋,利用用戶行為數據指導設計,將新品開發周期縮短至7天;采用分布式倉儲與智能物流系統去中心化,將庫存周轉率提升至傳統模式的3倍以上,實現48小時內全球配送。
當前,希音為應對國外形勢,穩定供應鏈體系,持續加碼國內供應鏈,在灣區逐步建立輻射廣州、肇慶、佛山、江門等城市供應鏈矩陣,加快建設希音灣區西部智慧產業園,為更穩固的全球化進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。
小結:三種模式各具特點,制造型企業依托產業鏈深度構建生態,平臺型企業以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發展,電商型企業通過需求驅動重塑供應鏈。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,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功能價值不僅是信息的聯通,更是產業鏈各環節功能的打通與協同。面向未來,產業互聯網平臺呈現出功能價值化、服務實體化、主體生態化、布局全球化的四個趨勢,賦能企業、行業、區域高質量發展。建議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,要立足自身比較優勢,摸清行業真實需求,切中企業真實難題,處理好“大而全”和“小而精”的關系,防止一哄而上,因地制宜、因業制宜、因企制宜,才能形成高效的以銷定產、以快打慢、以新打舊的產業組織方式,才能以產業互聯網平臺為切入點,帶動產業鏈集群的整合、轉型、升級,最終實現全鏈條視角下的價值最大化。
參考文獻
1.黃奇帆:中國經濟2025,重點抓好五大類型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發展
2.《上海市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(2023-2025年)》
3.海爾卡奧斯:工業互聯網賦能模式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,《商學院》,王雅迪
4.京東發布2024年全年業績 京東工業以數智技術持續助力產業降本增效,北晚在線
5.持續加碼國內供應鏈,SHEIN灣區智慧產業園正式交付,新浪財經